爬山教案

时间:2024-02-17 20:10:34
爬山教案范文集合10篇

爬山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语言,感受父亲对作者成长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含义深刻的话。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图片,说一说所积累的和爬山相关的诗句。

2、谈话导入课文。爬过山吗,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爬山经历。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文中的父子一起去爬山。(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父亲的几次意味深长的话。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

4、汇报:课文重点写了父亲在登山途中说的三次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师板书:上山 山顶 下山)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一处值得深思的话

(1)指名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爬山的目的不同)

(3)“征服”也可以换成哪个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用心。 过渡:靠着“征服自己”的这种信念,(引读)虽然“太阳,,我们已经站到山顶上了。

2、理解父亲第二处值得深思的话

(1)同学们想象一下,爬上山顶后的父子俩心情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生自由说)

(2)出示父亲说的第二处话。 ① 指导朗读,体会“慢条斯理”这个词语。 ② 说说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板书:过程 尽力) ③ 说到这里,老师想起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在200米短跑中,一个黑人小伙子冲在了最前面,眼看胜利在望,然而,意外发生了,小伙子不慎扭伤了脚。瞬间,他由第一名变成了最后一名。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是他的父亲一步步把他搀向了终点。虽然金牌与他失之交臂,但他顽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人们心中,小伙子就是真正的冠军!

(3)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说,师及时点评。 小结: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尽了力。

(4)我听懂父亲的话了吗?自读自悟第6、7自然段。 过渡: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来看看父亲说的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3、理解父亲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1)当我逞强地又蹦又跳下山时父亲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2)让我们也放慢脚步,同这对父子一起躺下来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用心体会。

(3)设想,假如父亲没有叫住儿子,儿子就会错过这些美景,就会错过这些美好的体验。父亲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

(4)师读:父亲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四、总结全文,回顾重点

1、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话。

2、理解“沉静”,“智慧”分别指什么?

3、总结全文 让我们再次回顾父子俩的登山之旅。(引导学生看板书)其实,登山的过程犹如人生之旅,父亲的每一次话都是人生智慧的彰显。

五、课外延伸,感情升华

1、师谈感悟

2、生自由发言

3、小结,理解父爱。

六、布置作业

1、把你认为本课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认真摘录在采集本上。

2、让你的父母也来读这篇文章,你与父母共同交流读书感悟,并用文字记录下你们读后的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爬 山

上山 征服自己

山顶 过程尽力

下山 懂得欣赏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然后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爬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得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得兴趣,做生活得有心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得方法。

(2)通过对词语得理解,了解爬山虎得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 ……此处隐藏12350个字……)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③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③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③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

五、拓展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 教授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学生读题《那片绿绿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5、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气象情况;比喻动向或情势;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爬山教案范文集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