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7 20:26:33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重点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以外,还有个地方被称为第三极,你知道是哪里吗?(珠穆朗玛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看看我国的登山勇士是怎样征服珠峰的。首先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自读课文圈出不会读和不理解的字词。

2..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3..标出各段序号,并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小组内讨论:登山队员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

1.注音: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巅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9~15段)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16~23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4.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5细细体悟

a.通观全文,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

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

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

(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b: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

c: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

五、作业

1巩固积累字词。

2.课后题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呈现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知:

①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 ……此处隐藏11161个字……边分析边板书。

三、研读刘连满

刘连满没有成功登顶,他不算是英雄,但文中却对他进行详写,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从文中概括出记叙他的主要事迹,通过这些具体事迹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1、文中记叙了刘连满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

2、分析刘连满这一人物形象。

3、文中为什么对他进行详写?

通过分析,明确刘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详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小结:出示幻灯片将课文主要信息,内容要点以填空的方式进行小结。

四、赏析景物描写

1、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2、幻灯片出示两组句子,比较哪句更生动、形象。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高耸万仞,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蓝天,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能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3、练一练,仿照上面的示例,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进行改写,使其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师小结: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希望同学们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字词。

2、查阅有关人类攀登珠峰的材料,进一步体会探险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与团结精神。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9

教学角度:借助多角度运笔方式,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主要经过。

2、跳度课文,要求学生选读最能表现登山对员集体主义观念和献身精神的语句。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活动。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分别从情节

详略

写景等角度,快速浏览课文。

2按教学要求,教师提出如下写作题目,让学生讨论:

A写内容提要,概述登山队员登上地球之颠的经过

B写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刘连满等队员精神品质的感想;

C改写课文片断,用刘连满的口吻叙述他这天的登山经历;

D仿照文中的写景语句,写几句描写晨光或夜色的话。

3学生从上述题目中选取一个进行写作。

4、先小组后全班进行交流。

5、学生推荐课文精彩片断,供全班齐读品味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10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2、训练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4、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将文本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个性表达。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

2、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斗志豪情,培养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教学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请学生谈谈对珠峰的感受。)

珠峰是雄伟的,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登上珠峰是巨大的荣誉,也是许多人的梦想。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选材典型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4、学习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团结协作、英勇献身的精神。

三、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主学习,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说出四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个人物是作者着重描述的?五、研读细节,感受品质

1、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读一读,然后加以有感情地复述。复述时注意登山队员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为克服困难作出的努力。2、从这些感人的细节中,你感受到了登山队员身上哪些优秀的品质?六、积累语言,品味写景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它的作用。

七、学以致用,练习写景

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段景物

要求: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八、拓展延伸,说说英雄

什么是英雄?靠顽强拼搏登上珠峰的三位队员是英雄,他们成就了一个中国的骄傲,也拥有了鲜花和掌声。那同时向峰顶冲刺却没有成功的队员是英雄吗?请大家谈谈对英雄的看法。

九、课外作业

1、了解更多的有关珠峰的知识。

2、写一篇读后感。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11

教学角度:运用多中人称,讲述中国登山队员的壮举。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全文,要求学生读出情节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2、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读出层次

详略,注意体味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景物烘托。

3、组织课堂讨论,议说“登上地球之颠”。

说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运用第三人称,概述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引导学生运用第一人称,以某一登山队员的身份,讲述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

教师布置几个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A攀登“第二台阶”,

B奔向“地球之颠”,

C、刘连满的生命之光。

学生自选角色和话题,思考准备。

先小组

后全班进行课堂发言。

3、引导学生谈读后感。

4、引导学生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作用。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